秀才


  • Home

  • About

  • Tags

  • Archives

  • Search

文件操作

Posted on 2018-10-17 | Visitors:

判断是文件还是文件夹

1
2
3
4
5
6
7
import os
if os.path.isdir(path):
print "it's a directory"
elif os.path.isfile(path):
print "it's a normal file"
else:
print "it's a special file(socket,FIFO,device file)"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1
2
3
4
5
6
import os

>>> os.path.exists('d:/assist')
True
>>> os.path.exists('d:/assist/getTeacherList.py')
True

获取文件大小

1
2
3
import os

os.path.getsize(path)

性能监控

Posted on 2018-10-17 | Visitors:

拿阿里云MongoDB举例

mongotop

1
mongotop -h dds-****.mongodb.rds.aliyuncs.com:3717 -u root -p ****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10

mongostat

1
2
mongostat -h dds-****.mongodb.rds.aliyuncs.com:3717 -u root -p ****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mongostat --host 100.100.100.100 -u root -p **** --authenticationDatabase admin

命令行参数

Posted on 2018-10-17 | Visitors:

特殊变量列表

  1. $0 当前脚本的文件名
  2. $n 传递给脚本或函数的参数。n 是一个数字,表示第几个参数。例如,第一个参数是$1,第二个参数是$2。
  3. $# 传递给脚本或函数的参数个数。
  4. $* 传递给脚本或函数的所有参数。
  5. $@ 传递给脚本或函数的所有参数。被双引号(“ “)包含时,与 $* 稍有不同,下面将会讲到。
  6. $? 上个命令的退出状态,或函数的返回值。
  7. $$ 当前Shell进程ID。对于 Shell 脚本,就是这些脚本所在的进程ID。

$* 和 $@ 的区别

$* 和 $@ 都表示传递给函数或脚本的所有参数,不被双引号(“ “)包含时,都以”$1” “$2” … “$n” 的形式输出所有参数。

但是当它们被双引号(“ “)包含时,”$*” 会将所有的参数作为一个整体,以”$1 $2 … $n”的形式输出所有参数;”$@” 会将各个参数分开,以”$1” “$2” … “$n” 的形式输出所有参数。

下面的例子可以清楚的看到 $* 和 $@ 的区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in/bash
echo "\$*=" $*
echo "\"\$*\"=" "$*"
echo "\$@=" $@
echo "\"\$@\"=" "$@"
echo "print each param from \$*"
for var in $*
do
echo "$var"
done
echo "print each param from \$@"
for var in $@
do
echo "$var"
done
echo "print each param from \"\$*\""
for var in "$*"
do
echo "$var"
done
echo "print each param from \"\$@\""
for var in "$@"
do
echo "$var"
done

执行 ./test.sh “a” “b” “c” “d”,看到下面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 a b c d
print each param from $*
a
b
c
d
print each param from $@
a
b
c
d
print each param from "$*"
a b c d
print each param from "$@"
a
b
c
d

退出状态

$? 可以获取上一个命令的退出状态。所谓退出状态,就是上一个命令执行后的返回结果。

退出状态是一个数字,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命令执行成功会返回 0,失败返回 1。

不过,也有一些命令返回其他值,表示不同类型的错误。

清除本地所有修改

Posted on 2018-10-17 | Visitors:

本地修改了许多文件,其中有些是新增的,因为开发需要这些都不要了,想要丢弃掉,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方案1

1
2
3
4
5
6
7
8
9
10
git checkout . #本地所有修改的。没有的提交的,都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git stash #把所有没有提交的修改暂存到stash里面。可用git stash pop回复。
git reset --hard HASH #返回到某个节点,不保留修改。
git reset --soft HASH #返回到某个节点。保留修改

git clean -df #返回到某个节点
git clean 参数
-n 显示 将要 删除的 文件 和 目录
-f 删除 文件
-df 删除 文件 和 目录

方案2

1
git checkout . && git clean -xdf

多账号

Posted on 2018-10-17 | Visitors:

首先说一下账号切换

首先我现在有一个github账号叫A,但是我现在不想用这个账号了,于是我在github上面重新申请了一个账号叫B,我在B账号下新建了一个仓库,然后使用命令行上传我的本地代码出现以下错误

1
2
remote: Permission to B/test.git denied to A
fatal: unable to access 'https://github.com/B/test/': The requested eror: 403

原因是Mac电脑上的钥匙串,每次我们设置好用户名和密码都会自动存储到Mac的钥匙串上面,每次使用命令行上传代码的时候,Mac会自动填充A账号和密码

这时候我只需要打开钥匙串,然后搜索git,把有关Github的账号密码都删除掉。就可以

此处省略1万字的草泥马。。。

Programming in Lua摘录

Posted on 2018-10-16 | Visitors:

“袁承志知道若再谦逊,那就是瞧人不起,展开五行拳,发拳当胸打去。荣彩和旁观三人本来都以为他武功有独到之秘,哪知使出来的竟是武林中最寻常不过的五行拳。

敌对三人登时意存轻视,温青脸上不自禁露出失望的神色。

“荣彩心中暗喜,双拳如风,连抢三下攻势,满拟自己的大力魔爪手江南独步,三四招之间就可破去对方五行拳,那知袁承志轻描淡写的一一化解。再拆数招,荣彩暗暗吃惊,原来对方所使虽是极寻常的拳术,但每一招均是含劲不吐,意在拳先,举手抬足 之间隐含极浑厚的内力。”

——金庸《碧血剑》
——金庸《碧血剑》

峰终定律

Posted on 2018-10-16 | Visitors:

介绍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这条定律基于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而这里的“峰”与“终”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MOT”,MOT(MomentofTruth)是服务界最具震撼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例子

一批人去做直肠检查的时候,分成两批人做实验

第一批人将器械放入直肠检查10分钟,病人忍受艰难的10分钟,然后立刻拔出

第二批人将器械放入直肠检查10分钟,病人忍受艰难的10分钟,医生出去办事,忘了拔出来了,等回来之后才拔出来,病人在痛苦中逐渐麻木。

事后询问这两批人,如果下次生病还要不要做这种检查。

第二批人的态度普遍比第一批人好一些,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检查方式。

这就是典型的峰终定律

名词记录

Posted on 2018-10-16 | Visitors:

名词:

峰终效应
小数定律
舒适的环境很容易让人用第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就像押韵的诗,印刷良好的书
沉锚效应
回归效应
事前验尸,过度乐观,规划谬误

思考·快与慢摘录

Posted on 2018-10-16 | Visitors:

两个思维系统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

系统1 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让我们不必每天早上起来都思考一遍如何套上衣服、扣纽扣、拧开牙膏盖、挤牙膏……

系统1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

系统1也能够察觉一些简单的关系,比如“这两个杯子的外型是一样的”、“哥哥比弟弟高一点”……但是它无法处理多个独立话题。

它可以快速反应出“2+7=9”,但是遇到“27×56=?”这类复杂的问题就会立地蒙圈儿,无法给出答案,而所有令它蒙圈儿的事情,就会移交给系统2处理。

系统2

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的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难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2的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一旦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就像你在散步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地随便想一些东西,但如果此时有人请你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请用5分钟浏览这本书并概括书籍主旨”,此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散步的脚停了下来。

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系统2会将它们优先使用在当前遇到的难题之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以极快的步速散步,你也会发现因为需要更快辨别更多眼前转换的景物,你就无法同时在脑中盘算事情。

系统2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

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

如上文所述,我们知道,当某样事物令系统1蒙圈儿,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这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而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因此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这种配合模式使它们的协作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气解决问题的绝不多费一分脑力。

而系统1也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的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但是它也因经验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犯错。

系统2也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但它通常的做法是不加验证地同意系统1的解决方案。

并且,根据心理学家的多项实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这些就导致我们做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经过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的——但对于这点,我们甚至都一无所知。

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由于系统1和系统2的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我们常跟着直觉走而不自知,心理学家们为这些非理性决策而着迷,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他们发现了诸多建立在直觉思维上的有趣现象:

曝光效应

系统1对出现过的人、事、物会产生熟悉感,然后根据这种熟悉感作出判断。

因系统1的熟悉感,我们所产生的对此物或此事放松的感觉就是认知放松。

当某个人、某句话、某样事物频繁出现,反复在我们面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被判定为可信的。

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就被叫做曝光效应,或者纯粹接触效应。

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索引

Posted on 2018-10-16 | Visitors:

查询索引

1
2
3
4
SHOW {INDEX | INDEXES | KEYS}
{FROM | IN} tbl_name
[{FROM | IN} db_name]
[WHERE expr]

例子:

1
2
SHOW INDEX FROM mydb.mytable;
show index from authority;

字段较多时,竖着看更清晰

1
SHOW INDEX FROM mydb.mytable\G;

创建索引

直通车: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create-index.ht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REATE [UNIQUE | FULLTEXT | SPATIAL] INDEX index_name
[index_type]
ON tbl_name (key_part,...)
[index_option]
[algorithm_option | lock_option] ...

key_part:
col_name [(length)] [ASC | DESC]

index_option:
KEY_BLOCK_SIZE [=] value
| index_type
| WITH PARSER parser_name
| COMMENT 'string'

index_type:
USING {BTREE | HASH}

algorithm_option:
ALGORITHM [=] {DEFAULT | INPLACE | COPY}

lock_option:
LOCK [=] {DEFAULT | NONE | SHARED | EXCLUSIVE}

例子:

1
CREATE INDEX id_index ON lookup (id) USING BTREE;

删除索引

语法使用的alert,比较复杂,这儿只放一个链接
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alter-table.html

例子:

1
alter table authority drop index UQE_authority_page;

联合索引

联合索引又叫复合索引。对于复合索引:Mysql从左到右的使用索引中的字段,一个查询可以只使用索引中的一部份,但只能是最左侧部分。例如索引是key index (a,b,c). 可以支持a | a,b| a,b,c 3种组合进行查找,但不支持 b,c进行查找 .当最左侧字段是常量引用时,索引就十分有效。

例子:

1
2
3
show index from authority;
alter table authority drop index UQE_authority_page;
CREATE index UQE_authority_page on authority(company_id,page);

123…7

chimps

63 posts
32 tags
RSS
© 京ICP备19001740号-1 2020 chimps
Powered by Hexo
|
Theme — NexT.Gemini v5.1.4